一、何謂原液著色纖維?
原液著色纖維是指在紡絲溶液或熔體中加入著色劑,經紡絲過程得到的有色纖維,也稱為無染纖維或紡前染色纖維。原液著色可以省去印染工序,避免產生大量的印染廢水,具有突出的環境友好特征。
近5年我國原液著色纖維產業快速發展,2014年原液著色纖維產量達450萬噸,占化纖總量的10%,長絲主要是聚酯和聚酰胺6纖維,2014年分別為330萬噸和4.3萬噸,短纖主要是聚酯、再生纖維素和聚丙烯腈纖維,2014年分別為75萬噸,7.9萬噸和5萬噸。原液著色纖維年均增長率達到14%,高于化纖總產量年均9.2%的增長率,其中,原液著色聚酯長絲、短纖維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2%和26%,聚酰胺6長絲平均增長71%,再生纖維素短纖維平均增
長49%。
原液著色纖維在繡花線、縫紉線、車用紡織品、戶外紡織品、襪子等產品中用量較大,在工裝、窗簾及常規服用紡織品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。原液著色纖維相關配套產業如顏料、色母粒、加工裝備等已實現國產化,具備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,并且隨著環境資源約束日益嚴格,原液著色纖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。
二、我國原液著色纖維產業發展面臨哪些問題?
我國原液著色纖維總體上處于產業快速發展的前期。當前,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單次訂單量少,噸成本過高。纖維制造企業目前基本處于按照客戶指定顏色生產的狀態,單次訂單量少,配色過程和生產過渡料比重過高,這些特定顏色的產品一旦形成庫存很難再次銷售,會造成浪費,導致噸成本過高。
環境效益在纖維產品上沒有體現??傮w上市場處于低價競爭狀態,纖維制造企業需要壓低母粒價格降低成本,母粒制造企業需要犧牲品質來適應市場競爭,無法保證纖維產品的高品質。
纖維開發與母粒開發脫節,配套產業如載體、分散劑、專用樹脂、紡絲油劑等相對滯后,一些技術含量高的新產品開發周期長、投入高,加之市場初期需求量小,大多數母粒和纖維制造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意愿不足。
產品色系不全,高端產品不多。熔體紡絲的原液著色聚酯、聚酰胺纖維色光偏暗,缺乏深染、高色牢度等品種,不同批次纖維配色的一致性偏低,造成原液著色纖維及其紡織品處于中低端水平;形成穩定、批量銷售的只有少數幾個主導色,黑色絲產量超過三分之二,雖然纖維制造企業有上千種的色卡,但絕大多數色彩品種供應周期長,對市場的響應慢,產品的色系不全,無法滿足市場要求。
色母粒生產企業創新能力薄弱。當前,我國纖維級色母粒生產企業有30多家,企業規模還比較小,技術創新能力較為薄弱,尚不具備大企業引領產業發展的條件。因此,只有通過必要的政策引導,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,形成產學研緊密合作的產業鏈協同創新體系,產業才有可能盡快走出中低端徘徊的困境,實現產業的快速、良性發展。
三、產業技術發展方向如何?
有哪些重點任務?
高品質、高功能、低能耗和低排放是新一代化學纖維產業技術的發展方向,也是原液著色纖維的發展方向。在高品質方面,重點是提升纖維和紡織品的色彩鮮艷度、色牢度、均勻性,性能和功能的均勻性、穩定性和安全性;在高功能方面,重點是開發超細旦和抗菌、抗靜電、阻燃等功能性原液著色纖維;在低能耗和低排放方面,重點是開發新型高效、安全著色劑,提高母粒的顏料含量,開發著色劑高效、精確的在線添加技術,開發高效混合技術提升單線產能等。
還需強調,多色彩的原液著色纖維制備與應用具有典型的小批量、多品種特征,實現柔性制造與個性化定制是產業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。不同色彩品種的快速、自動切換技術和裝備,多組分精確配比、分散技術,色彩的標準化、數字化及其供應鏈管理等,是產業技術發展的重點。
1.提升產業技術水平
以聚酯、聚酰胺和再生纖維素纖維等為重點品種,突破高比例顏料、顏料與功能粉體的分散與穩定技術,色母粒流變性質調控與專用樹脂制備技術,紡絲熔體/原液中的高比例在線添加與動態分散技術,多功能原液著色聚酯連續聚合技術等,開發出高品質色母粒及其專用顏料、分散劑和專用樹脂,提升纖維色牢度和色彩鮮艷度,開發出超細旦、深染、多功能復合的新一代原液著色纖維。
針對原液著色纖維的應用,重點開發短纖維色紗色彩均一性控制技術,純紡與混紡紡織品的整理技術等,色彩的數字化技術,典型織物結構紡織品色彩仿真技術,突出原液著色纖維的特點與優勢,在典型應用領域開發出高端紡織品。
2.建立完善標準與技術規范體系
重點建立色漿、色母粒和原液著色纖維的產品品質標準,針對黑色-灰色系列等市場用量較大的品種建立顏色標準體系,建立完善從色母粒到紡織品的評價檢測方法標準;建立典型品種原液著色纖維制造、紡織品開發與應用的技術規范,避免因紡絲油劑、整理助劑和加工工藝不匹配造成損失,保證產品的品質、降低企業生產和下游使用的成本、風險。
3.提升產業鏈協同創新水平
以重點企業為基礎,通過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方式,建立從色母粒、纖維、紗線、面料到終端產品完整的產業鏈、技術創新鏈。
先期以現有用量大的原液著色纖維品種為基礎,建立從色母粒到紡織品的標準和技術規范體系,提升產品的品質和標準化水平,在工裝等典型領域中實現高水平應用示范。同時,以終端應用為牽引,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開發專用母粒、纖維和紡織品,形成快速響應的創新鏈和供應鏈,不斷拓展高端應用領域。
通過建立聯盟或行業的標準、認證和吊牌體系,保證產品品質,提高原液著色纖維產品和產業鏈各環節重點企業的市場認可度,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。
4.建設完善原液著色纖維產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
建設、完善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,為新產品開發、市場規范等提供服務,加快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,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關鍵共性技術開發:建設柔性化的中試試驗線、工業化單元機等手段,為產業化技術開發提供硬件條件和人才服務,加快技術開發速度、降低開發成本。
質量分析與評價:重點針對色母粒分散性、有害物質含量等,原液著色纖維及其紡織品的色彩均勻性、色差、色牢度和穩定性等品質指標進行檢測與問題分析。
高效率、低成本配色方案與加工工藝:重點是纖維的色母粒配色和紡絲工藝,不同規格短纖維色紗、面料的配色方案與評價等。
產品的標準化、數字化與互聯網服務:為研究機構、企業提供母粒、纖維、紗線和紡織品的標準實物樣卡,利用互聯網平臺提供數字化的色彩數據庫、產品數據庫,加快新產品的應用和產業鏈的快速響應。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8819號